传道授业解惑
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,使同学们的返校归途按下了暂停键,但疫情阻挡不住“传道授业解惑”的进程。3月26日,未来海洋学院线上课程《高等描述性物理海洋学》如期而至。来自全校5个不同学院的2016级本科生(未来海洋学院首期学员)全部选修了这门课。
课程由海洋高等研究院青年教师张正光副教授担任主讲。张老师在接到在线授课的通知后,进行了多次线上“模拟授课”练习,并依据选课学员不同的专业背景,量身定制了教学计划、精心准备了课程资料。为了提高线上教学的质量,张老师提前将课件及视频资料分享,鼓励学员在预习时提出问题。课程开始时,张老师并不急于讲授知识,而是针对学员预习时提出的问题,采用问题为导向,研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,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引出课程内容。张老师时刻将严谨的思维逻辑贯穿在教学中,他将复杂的物理现象进行梳理,再利用形象化的物理图像(包括18个旋转流体力学实验的视频及20余张图片),帮助学员理解海洋过程。课程中,学员们通过匿名提问、语音互动等方式提问,极大地锻炼了主动质疑的能力。
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《高等描述性物理海洋学》顺利完成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部分的讲授后,引入了“翻转课堂”的授课方式。选课学员自由组成5个跨学科交叉小组,根据张老师提供的基础材料(基本理论在各个大洋中的应用),每组负责一节课的讲授。学员们在“当老师”的过程中,逐渐培养了如何运用基本概念去解释各个大洋中现象的思维,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。张老师利用大作业的形式,引导各小组搜集交叉学科的有关知识,提出交叉学科的科学问题,开展了多组非常有特色的探索性课题,例如:“黄鳍金枪鱼对印度洋偶极子的响应机制”、“中尺度涡对叶绿素分布的影响”等。
张正光副教授正在授课
目前,48学时研究生基础课程的网上授课任务已经结束,实现了将物理海洋学向全校五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员进行“传教授业解惑”的目的。选修这门研究生基础课的学员们在调查问卷中一致认为:“张老师的课程安排很有条理,非常认真负责,在讲课时用简单易懂的类比,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难点”;“虽然每次在课上随机提问环节我都会很紧张,但老师提的问题都与每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有关,可以及时的巩固知识”;“学员匿名提问时,我可以毫无顾虑地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,通过老师的解答,对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知,收获非常大”。
张老师感慨道:“教学相长所言非虚,我非常幸运能够在未来海洋学院遇见这样一批优秀的学生,他们既有追求知识的热情与勤奋,也有洞悉与挖掘问题的敏锐头脑,我能够教给他们的只有自己的一点点理解,但我从他们身上收获的却非常多”。随堂听课的刘秦玉院长也评价道:“张正光老师讲课太精彩了!与我讲同类的课程比较,张老师的课更富有哲理和感染力;讲出了张老师本人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更深入理解和感悟,也能从最基本的知识联系到最前沿的研究,是我听过的最精彩的课”。
通讯员:王明珠